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09日 星期日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三好校園> 〔三好校園〕三好學童體驗老化 機警拯救獨居老人

三好校園

字級

〔三好校園〕三好學童體驗老化 機警拯救獨居老人

【人間社 黃淑慧 彰化報導】 2025-04-04
彰化縣溪州鄉三條國小推動「三好校園」,舉辦「老化體驗」等各種生命教育活動,讓孩子能以同理心對待長輩;孩子在耳濡目染下,深受啟發,去年就有三名學童救了一名77歲獨居老婦,在生活中踐履三好,因而成為地方風雲人物。

位於濁水溪北岸三條村的三條國小,在清末、日治初期屬於「三條圳莊」,1931年成立「三條圳日語講習所」,隨著時代改制,至今已有84年歷史。學生多為農家子弟,不少家庭經濟相對困難,全校弱勢家庭學生約占40%,卻具備純樸、勤勞、上進的正向特質。

校長陳瑩綺表示,「三好校園」與校方推動的全人學習理念相符,深獲親師生及教育夥伴認同,學校從「讀報教育」、「生命教育」、「生活感恩」及「實踐三好」等4個面向推動、踐履三好精神,已有不錯的成效及迴響。

生命教育 善行溫暖人間
為了讓學生體驗老人及弱勢族群的不便,學校透過生命教育「老化體驗」等活動,讓孩子學習關心長輩、心存感恩。學童們戴上耳機、手套、眼鏡等道具,體驗穿針、拿東西等諸多不便,感受老人聽不清楚、視力模糊、手指不靈活等情境。

家長會長廖秋豪說:「有一天,我們也會老去,也需要他人幫助。透過老化體驗活動,希望讓孩子學會體諒與包容,進而在生活中幫助老人及弱勢族群,用善行溫暖人間。」

學校推行「三好」也確實有了成效,去年3月8日放學後,學生廖奕茗、廖彥樺、王靖堯在家門口玩,突然聽到微弱的「救人喔!」聲音,3人聽到後,挨家挨戶去找,最後循聲在一戶人家的廚房裡,找到癱坐地上的77歲獨居老婦。

三名學童不慌不忙,分工合作,分別去找村長廖昆中與其他大人來幫忙,緊急將老婦人送醫。廖昆中表示,這名獨居老婦平時行動不便,當天以高腳椅墊高洗碗,不慎跌落,癱坐在地上近4小時,由於附近住戶都到田裡工作,沒人聽到呼救,加上當天氣溫偏低,要不是3名小朋友機警,後果恐怕不堪設想。

校長陳瑩綺也說,這三名學生年紀雖小,卻能機警應變,在生活中實踐三好,因此學校特別在朝會上表揚三人。學校平時除了推動三好之外,也常帶孩子到啟智中心等社福機構參觀,教導孩童將心比心,讓社會充滿正能量,創造更多溫暖與幸福。

讀樹藝閣 共享晨光閱讀
校園內有棵百年老榕樹「百榕」,枝葉繁茂,樹形優美,曾獲「全國最美校樹」評選特優,不僅是三條國小的精神象徵,也是師生們乘涼、遊戲、團康、演奏樂器的地方,也每有外賓、國際交流人士來訪,總會在樹下徘徊流連及交流。

學校圖書館今年2月整建落成啟用前,校方為圖書館舉辦命名票選活動,親師生們透過腦力激盪,從80件投稿作品中,選出最高票「讀樹藝閣」作為館名,靈感來源,就是校樹「百榕」。

在學校圖書館未落成前,學童的閱讀並未中斷,下課時間,學童們聚集在校史館內,聚精會神地閱讀,成為校園裡最美的風景。圖書館落成啟用當天,學童們還集體搓湯圓,迎接嶄新的閱讀空間,期許大家都成為「讀樹一格」的卓越學子。

學校每週一的晨光閱讀時間,是師生共享閱讀的好時光,學生閱讀《人間福報》後,將有感悟的文章剪貼下來,並畫上插圖,日積月累,潛移默化,養成閱讀的好習慣,同時培養面對周遭人事物的敏銳度、感恩及珍惜所有。

五年級學生廖楷潔表示,她看到《人間福報》一篇文章〈我最想完成的一件事〉,體認到「努力的人成功,懶散的人失敗」的道理,進而激勵自己,要實現成為舞者的目標,除了要心存善念、感恩他人的協助外,更要以夢想為動力,以努力為熱誠,自信迎接挑戰。

落實三好 影響永不止息
為了落實「三好校園」品德教育理念,學校每學期末都會舉辦好公民摸彩暨才藝表演,透過日常生活行動實踐「善」的傳播、「善」的累積、「善」的回饋,建構學童良好的生活習慣,提升生活智能與公民素養,養成愛清潔、守秩序的三好兒童。

訓育組長李佩芳說,當學生有優良行為或展現好品德時,經過師長認證,即可獲得1個點數,累積5個點數,即可獲得1張摸彩券,參加期末好公民摸彩,鼓勵學生人人皆可獲獎,品嘗行善的果實。

教導主任陳建州表示,口琴隊與跆拳道是三條國小的特色,學校以音樂、體育實踐三好精神,用美妙樂音吹出心靈的善與美,以運動激發孩子的鬥志及克己忍耐的武德精神,歷來在比賽中成績亮眼,也經常獲邀赴校外演出。

教務組長黃珮瑜說:「教育的效果雖無法立竿見影,但教育的影響卻永不止息!」三好的種子已在三條國小生根、發芽,加上師長持續以「四給」的信念來悉心照料與呵護,猶如校園裡最美的校樹「百榕」一樣,必能成長茁壯。
12345678910第1 / 16頁
追蹤我們